北交所不是“中国的纳斯达克”
2021年以来,北京股票交易所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有人将其视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甚至有人认为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
到底这一举措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又有哪些机会存在?中国资本市场将何去何从?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2021年9月3日,中国深化新三板改革并设立北京股票交易所,这一系列改革的本质目的是推进资本市场注册制,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在全面注册制的改革下,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发生具有时代精神的变革,其终极生态正在逐步构建。这场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以终为始,分步实施的过程。
因此,北京股票交易所的设立是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旨在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并促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可以参与更多具备创新性和成长性的企业。
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其终极生态将逐步形成。然而,这需要时间和努力,需要政府、监管机构、企业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之一是为优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同时让投资者实现资产配置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然而,过去中国资本市场仅仅是支持成熟稳定企业的融资发展,而快速成长中的优秀中小企业则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这导致了许多优秀的独角兽企业选择流失至海外或香港资本市场。
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过去的A股IPO审批制度更注重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而非未来的成长预期。因此,资本市场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功能缺失,投资者也无法分享到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红利。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弥补这种缺失。新版证券法的落地、注册制框架下对企业IPO时的要求从财务指标向市值指标转换,都有助于加强资本市场对快速成长中的优秀中小企业的支持。例如,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点,已有17家未实现盈利的企业获得了融资发展的机会。
然而,在过去的A股市场中,对于企业IPO时的发展阶段与规模的要求仍然是同质化的,更多的是支持成熟期、发展阶段相对靠后的企业。数据显示,科创板和创业板首发上市企业的净利润中位数相对较高,净利润小于5000万的企业占比较少。
在中小板与深市主板合并之前,市场上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中小板不中小,创业板不创业。这说明在过去的A股市场中,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然而,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将更加注重支持快速成长中的优秀中小企业,以实现资本市场的两大核心功能。这也需要政府、监管机构、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近期成立的北京股票交易所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并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北交所的设立从根本上弥补了中国资本市场无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功能性缺失。
北交所是由新三板深化改革而来,其曾服务于超过13000家中小微创新型、创业型企业,具备充足的中小微企业服务经验。北交所的企业挂牌、交易、分层、转板、摘牌等制度更加贴合中小企业,其基因也是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中也表示,北交所将打造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专业化平台,破除政策障碍,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夯实市场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在企业发展阶段定位上,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有所不同,更加关注“更早、更小、更新”的中小企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北交所的设立并不意味着所有中小企业都有机会实现资本化IPO发展。只有那些符合市场需求、符合政策扶持方向、有优秀的商业模式和前景的中小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
总之,北交所的设立有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但要让中小企业真正受益,需要政府、监管机构、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我们认为,只有早期处于优秀状态的中小企业才能抓住这次历史性的机遇,而后期的中小企业则可能无法实现长期资本化。市场习惯将早期企业与中小企业画上等号,但实际上,中小企业的早中后期应从企业成立发展的时间、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市场商业化程度这三个重点维度来进行区分。即便是中小企业,但如果发展时间很长、产品技术已经严重落后老化、市场天花板已经形成,竞争格局已经固化,这样的后期中小企业依旧是没有实现长期资本化机会的。
这背后有三点原因:首先,新版证券法将发行股票的要求从“具有持续盈利能力”改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这意味着企业的长期成长性是重中之重,而处于发展后期的中小企业难以具备持续的成长性。其次,在注册制框架下的资本市场中,企业能否实现IPO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市值。目前市场对企业市值最低的要求是北交所的第一套标准中给出的“市值不低于2亿元”。市值是市场中资本给予企业长期发展的预期,后期企业增长基本处于停滞,难以得到资本的给予的价值预期。第三,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的一大特征是企业资本价值一九分化,处在后期的中小企业即便实现IPO,因长期增长停滞,难以获得流动性与资本价值的支持,最终实现上市所得到的也只是一轮IPO融资。
因此,对于处在发展后期的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想要实现资本化,抓住这次资本市场的历史性机遇,唯一的方式就是“变后为早”。这并不意味着企业需要进行一次全身心的大换血,而是要思考企业发展至今的壁垒和护城河是什么,找到企业全部价值中最有长期价值的核心长板,并通过内部长板再次升级,探索外部满足市场新需求的合作,形成一个新的业务单元。这个新单元便是具备实现资本化能力的“更早”。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只有那些符合市场需求、符合政策扶持方向、有优秀的商业模式和前景的中小企业,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才具备实现长期资本化的机会。政府、监管机构、企业和投资者需要共同努力,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以实现中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资本化。
北交所的设立,针对的是早期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型企业。这个概念早在2011年就被提出,而近几年,“专精特新”逐步成为了高层的共识。具体来说,“专精特新”指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这些企业在产品用途、生产工艺、技术和市场方面具有专业性、精细性、特色性和新颖性。
自2019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三年发布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目前总计4762家中小企业上榜。此外,中央财政将拿出100亿奖补资金支持1000家国家级小巨人加大创新投入。未来,中央与各地方政府将会给“专精特新”型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因此,我们建议中小民营企业按照“专精特新”型的标准进行发展,尽可能申请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的“专精特新”资质,以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和政策配套。
发展“专精特新”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而资本市场也将重点关注这些企业。这些早期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型企业在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无需去主动寻找资本,资本会自然而然地找上门来。因此,企业家们需要将精力放在企业本身的商业价值创造上,而不是盲目追逐资本。只有这样,这些企业才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化机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北交所设立后,市场再一次说中国版纳斯达克来了。为什么说是再一次,因为2004年中小板落地时,市场就说是中国的纳斯达克,创业板落地、新三板扩容全国、科创板落地、到现在设立北交所都说是纳斯达克来了。对于企业家而言,纳斯达克表面上看来了五次,但本质上一次都没来。
这里市场有一个误区,就是纳斯达克真的好吗?现在的纳斯达克早已不是最初的纳斯达克。1971年成立时的纳斯达克市场是为帮助美国经济实现科技创新转型,帮助美国早期中小企业实现融资发展而设立的。早期确实帮助了很多中小企业实现融资发展。是不是感觉70年代别个纳斯达克做的事情,正式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而更好的利用纳斯达克的三级分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中小企业应该去研究的事情,专精特新可以在国内上市,而大量传统的中小企业怎么办呢?也许去纳斯达克是早就注定之选!
总体而言,资本市场的大门正在向早期优秀的中小企业打开。过去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什么好处,而未来如果中小企业不理解资本市场的好处,那就是你竞争对手的好处。对于市场参与各方而言,都需要更加理性的看待此次全面注册制改革下资本市场的大变局,有变量就有增量机遇。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